胶质瘤术后出血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7/27 09:12
发布于 2025/07/27 09:12
胶质瘤术后出血可通过密切观察、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二次手术、康复护理等方式处理。胶质瘤术后出血通常由手术创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损伤、高血压、肿瘤残留等原因引起。
术后出血量较少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医护人员会通过颅内压监测仪、瞳孔变化评估出血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加重、呕吐、嗜睡等症状,需立即报告医生。护理时应保持头部抬高30度,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
对于轻度出血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纤溶亢进,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若存在凝血异常,需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冰冻血浆。出血伴癫痫发作时可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
当出血位于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时,可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定位出血点,通过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责任血管。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术后需进行CT灌注成像评估周边血流状况,警惕迟发性脑水肿。
活动性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导致脑疝时,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需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必要时切除部分瘤周脑组织。术后可能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或引流管,需预防颅内感染。二次手术可能增加神经功能缺损风险。
出血稳定后应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认知干预。营养支持建议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家属需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抑郁情绪。
胶质瘤术后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制动避免加重出血。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粥、蒸蛋羹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出血吸收情况,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出现意识模糊、单侧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矢状窦旁脑膜瘤如何治疗
下一篇 : 低级别胶质瘤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