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孕妇遇上了胎膜早破
发布于 2025/07/29 06:26
发布于 2025/07/29 06:26
胎膜早破是指孕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可能导致羊水流出。胎膜早破可通过卧床休息、预防感染、监测胎心、抑制宫缩、及时分娩等方式处理。胎膜早破通常由感染、胎膜受力不均、宫颈机能不全、羊水过多、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应立即卧床休息,采取臀高头低位,避免羊水进一步流失。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宫腔压力,降低脐带脱垂风险。孕妇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无菌护垫吸收羊水,避免坐浴或盆浴。家属需协助孕妇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减少活动强度。
胎膜破裂后上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医护人员会定期监测体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家属需注意观察孕妇是否出现发热、腹痛等感染征兆。
持续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建议使用多普勒胎心仪每2-4小时监测一次。正常胎心率维持在110-160次/分,若出现胎心过速、过缓或变异减速需立即就医。孕妇可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下每12小时胎动应超过10次。医院可能进行生物物理评分或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状况。
对于孕周较小的胎膜早破,医生可能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如盐酸利托君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等。用药期间需监测孕妇心率、血压及血镁浓度。绝对卧床有助于减少宫缩刺激,避免剧烈咳嗽或排便用力。若出现规律宫缩伴宫颈扩张,则需停止保胎治疗。
孕周超过34周或出现感染征象时,通常建议终止妊娠。阴道分娩为首选方式,产程中需持续胎心监护并预防感染。若存在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可能需行剖宫产术。新生儿科医生需做好复苏准备,早产儿可能需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需保持镇定,立即平卧并垫高臀部,家属应记录破水时间、羊水性状及流量。建议准备待产包随时入院,携带孕期检查资料。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粥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性生活及剧烈运动,如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阴道流血需紧急就医。定期产检有助于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孕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以增强胎膜韧性。
上一篇 : 宫外孕一个月有症状吗
下一篇 : 产妇内衣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