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窒息
发布于 2025/08/01 11:19
发布于 2025/08/01 11:19
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窒息的情况主要有肺部发育不成熟、呼吸中枢未完善、感染、低体温、喂养不当等。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等。需通过气管插管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如固尔苏、珂立苏等,配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早产儿脑干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发作。可能与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触觉刺激唤醒,严重时需使用咖啡因注射液治疗。建议家长学会正确实施背部叩击刺激,并记录呼吸暂停发作频率。
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发生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感染可导致炎性介质释放,抑制呼吸中枢功能。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家长需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探视人员过多。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能力差。低体温可增加耗氧量,加重缺氧状态。应将患儿置于预热辐射台或暖箱,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家长需定期监测体温,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
早产儿吸吮吞咽协调能力差,易发生呛奶或胃食管反流。反流物误吸可导致化学性肺炎。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保持头高脚低位。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
早产儿日常护理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声光刺激。喂养时选择合适奶嘴孔洞,喂奶后竖抱拍嗝。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按时接种疫苗。如出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皮肤青紫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住院期间家长应参与袋鼠式护理,促进亲子bonding和体温稳定。
上一篇 : 如何给早产儿喂奶
下一篇 : 顺产撕裂缝针后伤口痒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