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带血的食物会传染病吗?

发布于 2025/08/02 13:44

食用带血食物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但概率较低。带血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通过充分加热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动物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弓形虫等。这些病原体在未完全煮熟的血液制品中可能保持活性,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常见的风险食物包括未全熟的牛排、生血制品、猪血糕等动物血液加工食品。高温烹饪能够灭活绝大多数病原体,中心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可确保食品安全。

特殊情况下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艾滋病病毒虽然理论上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但消化道环境会使其快速失活,实际通过食物传播的案例极为罕见。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动物源性传染病在规范屠宰检疫的肉类中极少出现。生食文化地区需特别注意海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建议避免食用未经检疫的动物血液制品,充分加热肉类至无血水渗出。处理生肉后及时清洁双手和厨具,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出现持续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告知医生相关饮食史。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减少生冷食物摄入频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传染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