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V血液传播怎么阻断
发布于 2025/08/03 06:05
发布于 2025/08/03 06:05
HIV血液传播可通过暴露后预防用药、伤口紧急处理、医疗器械消毒、安全用血管理、职业暴露防护等方式阻断。HIV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传播,及时采取阻断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药物需连续服用28天,越早用药阻断效果越好。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医嘱监测肝肾功能。
接触疑似污染血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若眼睛等黏膜暴露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0分钟。伤口处理后应及时就医评估感染风险,避免用力挤压伤口导致病毒扩散。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一次性器械须规范销毁。牙科器械、手术器械等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制度,使用后器械需先酶洗去污再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临床用血需经过HIV抗体、核酸检测等筛查,窗口期血液应通过病毒灭活处理。输血前需核对受血者信息,输血后监测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无偿献血者需接受健康问询和快速检测双重筛查。
医务人员应规范使用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锐器伤。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后需立即上报,按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用药。实验室人员处理血液标本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废弃物须高压灭菌后处置。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纹身、穿耳等有创美容需选择正规机构。若发生疑似暴露应保持冷静,及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处置。定期进行HIV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现有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上一篇 : 股骨头坏死和疫苗有关系吗
下一篇 : 孩子手被羊给咬破了用打疫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