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症状及治疗

发布于 2025/08/03 15:1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调理和手术治疗。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就医并做好防护。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和拉米夫定片。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减少肝脏损伤。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保肝治疗

保肝治疗旨在修复受损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常用药物包括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和双环醇片。这些药物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保肝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与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治疗期间需避免饮酒和服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变化。

3、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免疫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胸腺肽肠溶胶囊和干扰素注射液。这类治疗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部分患者可实现表面抗原转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通常可自行缓解。免疫调节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不适合肝硬化等晚期患者。

4、中医调理

中医将乙型肝炎归为胁痛、黄疸范畴,治疗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为主。常用方剂包括茵陈蒿汤、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中成药如护肝片、乙肝清热解毒胶囊也具有一定疗效。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保持情绪舒畅。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乙型肝炎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移植和门静脉分流术。肝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肝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门静脉分流术可缓解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状。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和患者身体状况。

乙型肝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限制高脂食物。绝对禁酒,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肝脏超声,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出现乏力加重、腹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传染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