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枢椎骨折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发布于 2025/08/06 13:02
发布于 2025/08/06 13:02
创伤性枢椎骨折通常可分为齿状突骨折、Hangman骨折、枢椎椎体骨折、枢椎椎弓骨折和枢椎复合型骨折等类型。
齿状突骨折多由头颈部过屈或过伸暴力导致,常见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根据Anderson分型可分为三型:Ⅰ型为齿状突尖部撕脱骨折,稳定性较好;Ⅱ型为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易发生骨不连;Ⅲ型骨折线延伸至枢椎椎体,稳定性介于前两型之间。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伴随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颈托固定、Halo架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常用术式包括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或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Hangman骨折指枢椎双侧椎弓根骨折,典型机制为颈部过伸伴轴向负荷,常见于安全带勒伤或跳水事故。Effendi分型将之分为三型:Ⅰ型为稳定型骨折;Ⅱ型伴椎间盘损伤;Ⅲ型合并关节突脱位。临床特征包括颈部僵硬、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稳定性骨折可采用颈托固定8-12周,不稳定骨折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必要时联合前路椎间融合。
枢椎椎体骨折多为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常由垂直暴力导致。根据骨折线走向可分为矢状面、冠状面或粉碎性骨折。患者除颈部症状外,可能因椎管受累出现脊髓损伤体征。稳定性骨折可通过头环背心固定治疗,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需行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必要时辅以后路固定增强稳定性。
枢椎椎弓骨折多为单侧发生,常见于旋转暴力损伤。骨折可涉及椎弓根、峡部或关节突,可能合并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以旋转性颈部疼痛为主,椎动脉受累时可出现眩晕、视力障碍。无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疗,移位明显或伴神经症状者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需评估椎动脉状况。
复合型骨折指同时累及枢椎两个以上结构的损伤,如齿状突合并椎弓骨折。此类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常伴随脊髓损伤风险。治疗需根据损伤组合制定个性化方案,可能需联合前路减压与后路固定,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融合情况。
创伤性枢椎骨折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制动,转运时使用颈托保护,避免二次损伤。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颈部肌肉锻炼,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新发麻木、肌力下降等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吸烟者应戒烟以促进骨愈合。
上一篇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下一篇 : 坐骨神经疼在哪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