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熬夜,有标准吗

发布于 2025/08/07 06:56

熬夜通常指在正常睡眠时间后仍保持清醒状态的行为,医学上一般以超过23点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作为参考标准。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调控系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通过分泌褪黑素等物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长期在23点后入睡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高峰延迟,干扰生物钟稳定性。睡眠时间持续少于6小时可能引发睡眠剥夺,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这种作息模式持续两周以上即构成慢性睡眠剥夺,可能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特殊情况下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因基因变异导致生物钟相位延迟,表现为夜猫子型睡眠模式。轮班工作者因职业需求形成的昼夜节律失调不属于自愿性熬夜范畴。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需要8-10小时睡眠,孕妇因激素变化需要更多休息时间,这些群体的睡眠需求标准与普通成人不同。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0-23摄氏度。出现持续日间嗜睡、晨起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睡眠专科,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睡眠质量。日常可适量食用小米、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