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熬夜,有标准吗
发布于 2025/08/07 06:56
发布于 2025/08/07 06:56
熬夜通常指在正常睡眠时间后仍保持清醒状态的行为,医学上一般以超过23点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作为参考标准。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调控系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通过分泌褪黑素等物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长期在23点后入睡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高峰延迟,干扰生物钟稳定性。睡眠时间持续少于6小时可能引发睡眠剥夺,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这种作息模式持续两周以上即构成慢性睡眠剥夺,可能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特殊情况下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因基因变异导致生物钟相位延迟,表现为夜猫子型睡眠模式。轮班工作者因职业需求形成的昼夜节律失调不属于自愿性熬夜范畴。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需要8-10小时睡眠,孕妇因激素变化需要更多休息时间,这些群体的睡眠需求标准与普通成人不同。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0-23摄氏度。出现持续日间嗜睡、晨起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睡眠专科,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睡眠质量。日常可适量食用小米、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上一篇 : 阴茎脱皮怎么回事,怎么办
下一篇 : 前列腺炎对性功能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