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与心内膜炎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8/09 05:04
发布于 2025/08/09 05:04
心肌炎与心内膜炎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病因及临床表现。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毒性引起;心内膜炎则是心内膜包括心脏瓣膜的感染性炎症,多与细菌感染有关。两者均可导致心悸、胸痛等症状,但心内膜炎更易出现发热、栓塞表现及心脏杂音。
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细胞因炎症反应受损,可能影响心脏收缩功能,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常见病因包括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短、乏力,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史。诊断需结合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治疗以休息、营养支持为主,重症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脏瓣膜,病原体通过血液播散定植于受损瓣膜,形成赘生物。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特征性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及周围血管栓塞现象。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关键。治疗需长期静脉抗生素,瓣膜破坏严重者需行瓣膜置换术。牙科操作、静脉药瘾是该病高危因素。
日常预防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皮肤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心悸时应尽早就医。心肌炎恢复期患者应限制体力活动3-6个月,心内膜炎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以防复发。两类疾病均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与随访。
上一篇 : 有冠心病的情况出现心脏早搏
下一篇 : 胎心监护心率过高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