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早期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8/18 10:06
发布于 2025/08/18 10:06
肠套叠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禁食补液、镇痛解痉、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肠套叠通常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空气灌肠复位是肠套叠早期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无肠坏死征象的患者。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使套叠的肠管逐渐复位,操作需在X线或超声监测下进行。复位成功率较高,但需警惕肠穿孔风险。复位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复发、血便等症状。
肠套叠患儿需立即禁食以减少肠道负担,同时通过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补液量根据患儿体重、脱水程度调整,维持尿量正常。禁食期间可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家长需记录患儿出入量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可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解痉药物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但需避免掩盖病情。对疼痛明显的患儿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镇痛。用药期间需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变化,山莨菪碱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口干等副作用。禁止使用吗啡类强效镇痛药以免抑制肠蠕动。
对于血便明显或疑似肠缺血的患者,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等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若发生肠穿孔需联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厌氧菌。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当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肠坏死、腹膜炎时需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方式包括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等。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继续禁食胃肠减压。手术可能与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有关,需加强术后护理。对于反复发作的肠套叠需进一步排查肠道器质性疾病。
肠套叠患儿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腹痛程度及排便情况,记录呕吐物性状。恢复期应从米汤等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规律喂养,避免暴饮暴食。对于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建议完善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定期随访腹部超声。
上一篇 : 一吃饭就胃胀怎么回事
下一篇 : 急性肠套叠康复后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