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脑血管狭窄介入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5/08/19 13:07

颅内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两种方式,需根据狭窄程度、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案。

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血管段,适用于轻中度狭窄或支架植入前的预处理。该技术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存在血管弹性回缩或夹层风险,术后需配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钙化严重的病变可能需配合旋磨技术。支架植入术常用于重度狭窄或血管成形术后效果不佳者,金属支架可提供持续支撑力防止血管塌陷。药物涂层支架能降低再狭窄概率,但需延长双抗治疗时间。两种术式均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完成,术前需评估斑块稳定性,不稳定斑块需先进行强化药物治疗。术后48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警惕高灌注综合征或支架内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后应长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并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或CT血管成像,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缺血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颈部活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侧支循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