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怎么护理

发布于 2025/08/24 08:39

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活动限制、设备监测、药物管理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护理。手术可能因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等疾病引起,需注意避免电磁干扰和剧烈运动。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污染。伤口敷料应定期更换,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发热或伤口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洗澡时建议使用防水敷料保护,术后1-2周内避免盆浴或游泳。

2、活动限制

术后1个月内避免患侧上肢大幅度活动,如举重物、打高尔夫等,防止电极脱位。日常活动以缓慢恢复为原则,6周后可逐步增加轻度运动。睡眠时建议平卧或健侧卧位,减少对起搏器部位的压迫。

3、设备监测

每日需自测脉搏并记录,若出现心率低于设定值或心悸、头晕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避免靠近强电磁场设备如微波炉、核磁共振仪等,手机通话时应使用对侧耳朵。起搏器识别卡需随身携带。

4、药物管理

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预防血栓,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若合并心力衰竭可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可能用于预防感染,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定期随访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门诊复查起搏器功能,包括阈值测试和电池电量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程控检查,通过体外程控仪调整参数。若出现设备警报、肌肉抽搐或电池耗尽提示,需立即就医处理。

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帮助伤口愈合,限制高脂高盐食物。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外出时携带起搏器识别卡,乘坐飞机需提前申报。若出现胸闷、持续乏力或意识改变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