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吃打虫药应注意什么
发布于 2025/09/20 09:21
发布于 2025/09/20 09:21
儿童服用打虫药需注意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剂量控制、不良反应观察及饮食调整。常用驱虫药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磷酸哌嗪宝塔糖、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左旋咪唑片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同寄生虫感染需针对性用药。蛔虫感染可选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咪唑片,蛲虫感染建议使用磷酸哌嗪宝塔糖,混合感染可考虑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家长应通过粪便检测确认寄生虫类型,避免盲目用药。左旋咪唑片对钩虫感染效果较好,但2岁以下儿童禁用。
建议空腹或睡前服药以提高药效,阿苯达唑片需咀嚼后吞服,甲苯咪唑片可与食物同服减轻胃肠刺激。秋季是驱虫最佳季节,连续用药需间隔2-4周。家长需注意服药前后2小时避免摄入高脂食物,防止影响药物吸收。
必须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阿苯达唑片2岁以上儿童单次剂量不超过400毫克。甲苯咪唑片100毫克剂型适用于3-6岁儿童。家长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儿童需医生调整剂量。重复用药前应复查粪便虫卵。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痛、头晕、皮疹等,阿苯达唑片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服用磷酸哌嗪宝塔糖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家长应监测儿童精神状态,出现持续腹痛或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癫痫患儿禁用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
服药期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虫体排出,适量食用南瓜子、胡萝卜等辅助驱虫。避免生冷食物防止重复感染。集体生活的儿童应同步治疗,勤换内衣裤并用沸水烫洗。左旋咪唑片用药后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
驱虫后需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修剪指甲。幼儿园等场所应做好玩具消毒,宠物定期驱虫。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粪便常规,流行地区可预防性用药但须遵医嘱。出现肛门瘙痒、磨牙等症状及时就医复查,避免重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日常饮食注意生熟分开,水果蔬菜彻底清洗。
上一篇 : 婴儿蹬被子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超过72小时打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