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筛查做什么项目检查
发布于 2025/09/22 05:53
发布于 2025/09/22 05:53
肿瘤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具体筛查项目需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年龄及医生建议综合选择。
通过血液检测特定蛋白质或物质水平辅助肿瘤筛查。甲胎蛋白常用于肝癌筛查,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用于前列腺癌初筛。需注意标志物升高可能由非肿瘤因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包括超声、X线、CT、MRI及PET-CT等。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首选方法,乳腺钼靶联合超声用于乳腺癌筛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肾等脏器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能直观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关系。
胃镜可发现食管、胃部早期病变,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支气管镜用于肺部可疑病灶取材。内镜能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并进行活检,对消化道肿瘤筛查具有不可替代价值。
通过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或体液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宫颈刮片筛查宫颈癌,细针穿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组织病理学是肿瘤确诊最终依据。病理检查可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及侵袭程度。
针对遗传性肿瘤高危人群进行BRCA等基因突变筛查。适用于有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病史者,或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基因检测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和预防措施。
肿瘤筛查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基础体检,高危职业暴露者需针对性增加筛查频次。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肿瘤风险。筛查异常时应及时至肿瘤专科进一步评估,避免自行解读报告延误诊治。不同肿瘤的筛查起始年龄和间隔时间存在差异,具体可咨询专业医师。
上一篇 : 纤维恶性肿瘤能治好吗
下一篇 : 化疗副作用多久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