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熬夜肌肤 面膜保湿总相宜

发布于 2014-07-25 15:16

  世界杯已经结束,连续1个月的日夜颠倒生活,就算吸血鬼也无法保持优雅形象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支几招,补水抗衰,消除黑眼圈的实用技能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一、补水:永恒的主题

  所有的护肤,都离不开补水二字。如果体内水份大量流失,就会出现皱纹、皮肤干瘪失去弹性等衰老现象。所以,补水是一个相伴终生的持续过程。只有水润光彩,才能有好的气色,妆容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好的发挥。如何才能做到深度补水呢?

  小编推荐:

  应对夏日空调肌 补水更要锁水  告别黄脸婆 小tips养成白皙肌

  补水面膜可以称之为集中供给水份的″急救站″,它可以快速输送能量水份,短时间显著嫩滑饱满,让每个毛孔感到水润。非常适合每天回家后消压、补水。通常情况,中干性肌肤用滋润型,一周2到3次。混合型肌肤可选用清爽型,一周2次,一次全脸,一次局部较干燥区。而油性肌肤可以两周一次,清爽保湿面膜或美白面膜保湿效果好。

  二、不可忽视的补水误区:

  误区1:将补水与保湿混为一谈

  补水是直接补给肌肤角质层细胞以所需要的水份,滋润肌肤的同时,更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滋润度。保湿则仅仅是防止肌肤水份的蒸发,根本无法解决肌肤的缺水问题。所以当使用完补水面膜之后,一定要选择霜状产品锁住水分。

  误区2:肌肤补水不等于身体补水

  肌肤缺水不等于身体缺水,多喝水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因为喝下去的水只有极微量是补充到肌肤细胞中去的。要真正解决肌肤缺水的问题,补水面霜是最好的选择。

  误区3:忽视导致肌肤老化的缺水问题

  肌肤含水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肌肤干燥、发黄、发暗、肌肤无光泽、松弛、皱纹早生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肌肤缺水问题,尤其在夏季,更要重视肌肤的补水保湿。

  三、明眸:神采飞扬的秘诀

  没有眼袋,没有黑眼圈,一双明眸绝对能让你瞬间神采飞扬。可是熬夜之后,身体排毒不通畅,黑色素容易积聚在下眼眶,形成乌青的黑眼圈。要想双眸在熬夜后保持明亮,需要内养外敷。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维他命A、B1、B2、C、铁等,能清肝明目;菊花茶能令人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混合用热水冲泡饮用,能有效舒缓眼部疲劳,使眼睛轻松、明亮。

  女人美白时需要注意的几大事项  揭秘五种美白绝招背后的误区

  猜你喜欢:

  除了内服菊花枸杞茶,外敷没有什么比片式眼膜更提神的美目方式了!眼膜与眼霜最大的不同在于,眼膜镇定舒缓的效果更佳,不仅能够即时改善补充眼周水分,能赋予肌肤水份滋润,安抚眼周肌肤,关键是还能深层缓解眼部疲劳,眼球也能感受到沁凉舒爽,为眼部肌肤补充正能量,彻底解除眼睛酸涩感。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