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油7妙招拒绝油光满面

发布于 2014-08-12 14:42

  炎炎夏日,酷暑让肌肤出汗易油,皮肤质量大打折扣,油性皮肤的爱美人士可谓雪上加霜。告别油田般的脸,达到控油的效果,选对夏日的护肤品的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护肤步骤。接下来让我们开启夏日护肤之旅吧。

  1、不要使用皂基类的洁面产品

  皂基类的洁面产品会将脸上的油脂刮干净。这样会对皮肤表层的皮脂膜造成啊哈那个还,导致肌肤粗糙敏感。彻底清洁对于油性肌肤来说等同于一种伤害。对于油性皮肤,其实氨基酸类的洁面产品是最理想的选择。

  小编推荐:

  应对夏日空调肌 补水更要锁水  告别黄脸婆 小tips养成白皙肌

  2、绿茶

  脸上油腻泛滥的时候,可以将绿茶倒在脸盆中,然后用手蘸取它轻拍在脸上,可以达到控油的效果,记得使用之后要清洗脸部哦!而且绿茶中的成分不仅能够控油补水,还是收缩毛孔的好方法呢。

  3、去角质

  去角质对油性肌肤来说是最重要的护肤步骤之一。油性肌肤表面堆积的死皮细胞较常人更厚,毛孔内壁也会增厚。去角质能去除这层死皮细胞,疏通毛孔,清除白头,光滑肌肤。

  4、淘米水洗脸

  大米中含有较高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元素遇水后都会溶在水里,因此,用淘米水洗脸是非常好的哦!由于第一次淘米时,水会呈弱酸性,而第二次才呈现弱碱性,所以第二次的淘米水才适合肌肤清洁哦!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立即实用,要将淘米水沉淀一夜后,取上面清水使用哦!

  5、关键是保湿

  虽说春季空气湿度较高,但是这不意味着肌肤就不需要补水保湿,因为肌肤最理想的状态是水油均衡,也就是说为皮肤补水保湿,实际上也是为了缓解肌肤的油脂分泌旺盛;除了需要做好日常基础护肤功课之外,还可养成每周敷两次补水面膜的习惯,因为补水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护肤方法。

  6、爽肤水

  现在很多美眉都会使用爽肤水,或者柔肤水等,这个程序不仅是二次清洁肌肤,也给后续保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清洁完脸部肌肤之后,要及时地擦上爽肤水,这样就可以缓解干燥的肌肤。

  7、不要用油质面霜

  女人美白时需要注意的几大事项  揭秘五种美白绝招背后的误区

  猜你喜欢:

  好多人以为油性皮肤的人就不须滋润了,但其实脸上如果不涂一层保护膜,毛孔粗的皮肤更易沾灰尘,冬天还会令皮肤容易缺水,所以油性皮肤应选择水乳状或啫喱状的润肤露,只补充水分已足够,霜状的护肤品多含油质,如果涂脸后觉得“黏乎乎”的,就不要再继续使用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化脓性鼻窦炎老是治不好应该怎么办

回答: 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可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化脓性鼻窦炎可能与细菌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脓性鼻涕、头痛等症状。药物治...

Q
乳腺癌可以吃蜂王浆吗

回答: 乳腺癌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蜂王浆。蜂王浆含有雌激素样物质,可能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产生不良影响。 蜂王浆中的脂肪酸、蛋白质等成分可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途径,干扰内分泌治疗药物效果。...

Q
背部疼痛怎么治疗

回答: 背部疼痛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背部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等因素有关。肌肉劳损常见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表现为局部酸痛和活动受限...

Q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回答: 子宫内膜癌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中,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癌症病史。激素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期无孕激素拮...

Q
一到晚上喉咙就有异物感是怎么回事

回答: 一到晚上喉咙就有异物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慢性咽炎、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胃食管反流患者在夜间平卧时,胃酸容易反流至咽喉部,刺激黏膜产生灼烧感和异物感,常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慢性...

Q
预激综合征挂什么科

回答: 预激综合征患者应挂心血管内科。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传导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胸闷等症状。心血管内科医生能够通过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

Q
畸胎瘤微创后17天了想同房可以吗

回答: 畸胎瘤微创手术后17天一般不建议同房。术后恢复时间通常需要1-2个月,过早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影响伤口愈合。 微创手术虽创伤较小,但卵巢或盆腔组织仍处于修复期。术后17天局部血...

Q
下丘脑综合征的治疗

回答: 下丘脑综合征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下丘脑综合征可能与肿瘤压迫、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内分泌紊乱、体温调节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