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怎么吃更好?盘点葡萄的五大美容功效

发布于 2023-09-12 13:12

葡萄颜色各异,小巧玲珑,营养丰富,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备受大家喜爱。葡萄不但口感酸甜,有益身体,还能发挥着强大的美容功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葡萄有什么美容功效。

葡萄的美容功效:

淡斑除皱

葡萄多酚能促进肌肤胶原的合成、抑制弹性蛋白酶分解、保护胶原蛋白不受自由基的破坏,可有效推迟或减少色斑、皱纹的出现,恢复皮肤紧致弹性和柔亮光泽。

抗辐射

葡萄多酚可帮助人体细胞抵抗辐射损伤,修复受损细胞。葡萄多酚还有助于阻止太阳紫外线对皮肤的辐射侵害,缓解化妆品过敏反应。另外,葡萄多酚还能强力抗氧化,保护心血管。

延缓衰老

葡萄多酚具有抗氧化功能,能阻断游离基因增生,有效延缓衰老。此外,葡萄果肉蕴含维他命B3及丰富矿物质,可深层滋润、抗衰老及促进皮肤细胞更生。

滋润保湿

葡萄所含有的丰富矿物质和脂肪酸,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其纤维素也能刺激消化系统,促进身体排水;而葡萄果核可软化肤质,使皮肤滋润保湿,令身心及肌肤更健康。

美白嫩肤

葡萄富含维生素,能淡化脂褐素和老年斑,显著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令肌肤白皙嫩泽。而且它还含有一种叫葡萄籽多酚的成分,可以有效对抗自由基,防止色素沉淀以预防色斑的产生。

葡萄美容小窍门:

整个葡萄生嚼

因为葡萄皮中所含的白藜芦醇,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调整血脂、抑制血小板凝结、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吃葡萄不但不吐葡萄皮,同时还可以连葡萄籽一起吃下去。因为葡萄籽中有一种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物质称为原花青素,它的功效比维生素C、维生素E高数十倍。但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籽生硬酸涩,不容易被消化,肠胃功能不好的朋友和儿童建议不要尝试。如果要吃葡萄籽,也要嚼烂,并且适量。

葡萄酒

都知道每天饮用葡萄酒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其实是红酒里的一种物质,叫“多酚”,这种物质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皮肤恢复光泽、具有高度的抗氧化能力。红酒中提炼的SOD能中和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和器官免受氧化,达到美白肌肤的效果。葡萄酒每天不超过50~100毫升,不要多饮或少饮哦!

美白葡萄苹果汁

葡萄搭配苹果是非常具有美白作用的,一般一个人用8到10颗葡萄、1个苹果和两杯水就够了,然后将这些材料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果汁便可。葡萄具备抗氧化及美肌功效,苹果有丰富果胶及矿物质,可令肌肤更有光泽。

葡萄美肤面膜

这个面膜仅仅用葡萄就可以了,不用其他水果来搭配,挑选4到8颗粒大饱满的葡萄,然后取一个鸡蛋,只去蛋清。将葡萄去皮及去核,然后将果肉捣成浆状,混合蛋白,均匀涂抹在面部,记得避开眼部和嘴唇周围。待8到10分钟后,以清水洗净即可。葡萄内含大量抗氧化剂,加上天然果酸具轻微的去胶质功效,有亮白及紧肤作用。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主动脉夹层自己愈合了

回答:主动脉夹层一般无法自行愈合,出现该问题需紧急就医评估。该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带来生命危险,治疗多依赖药物控制、介入治疗或开胸手术。早发现、早诊疗是关键。 1、主动脉夹层是怎...

Q
小孩毛细血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回答:小孩毛细血管扩张可能与遗传、环境、外伤等因素有关。家长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如必要时咨询医生获得专业建议。 1、遗传因素:毛细血管扩张在某些家族中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或双...

Q
耳朵后面疼,说话都疼,什么原因

回答:耳朵后面疼,说话时也感到疼痛,主要可能由局部感染、神经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包括药物、生活方式调整或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1、局部感染 耳朵后方靠近乳突骨区...

Q
筋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回答:筋膜炎的形成通常与遗传、环境因素、身体劳损以及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可能涉及长期姿势不良、过度运动、外伤或其他炎症性疾病,了解原因有助于预防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对易感性...

Q
总是放屁是怎么回事

回答:总是放屁可能与消化不良、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失衡或某些疾病相关,如果放屁伴随腹痛、腹胀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解决方法包括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以及就医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 1、饮食...

Q
颈椎疼想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回答:颈椎疼并伴随恶心想吐的症状可能由颈椎病、神经系统受压、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避免病情加重。常见原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软组织损伤、神经根压迫或椎动脉受...

Q
熬夜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

回答:熬夜会对男性性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以及睾酮水平降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建议调整作息、加强营养补给并进行适量运动。 1、熬夜引起激素水平失衡 熬夜打...

Q
脑梗发生在哪个年龄段

回答:脑梗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中老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脑梗的发病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预防关键在于控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