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健康家居的几大误区

发布于 2012-05-18 10:11

  重装修轻装饰。

  装修时“大动干戈”不仅浪费金钱,更可能增加污染。在同等大小空间里,放一两件家具和放很多家具的环保系数一定有区别。就算每件家具甲醛含量都达标,加在一起也可能变成超标。因此,装修时应以环保材料为主,减少堆砌,懂得适当留白。

  灯具过于花哨。

  灯具用好了时尚、温馨,用不好则可能成为室内彩光污染的主要来源。彩色光源会让人眼花缭乱,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头晕目眩、失眠等。因此,室内灯具选择应尽量避免旋转灯、闪烁灯以及色彩和样式过于复杂的大功率日光灯,建议选柔和的节能灯。

  装修后没味道就说明没有污染。

  事实上,有些污染物根本不产生气味,或产生的气味根本闻不到,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健康。而且如果长时间待在一个环境里,就会适应室内气味,感觉不出异味来。

  家里只铺一种地板。

  许多人喜欢将地面铺成统一的材质,这很有可能导致某一种有害物质超标。比如全用实木地板可能造成苯污染,全用复合地板则可能造成甲醛超标。建议客厅铺瓷砖,卧室、书房用实木地板,搭配使用对健康最有利。

  忽视卫生间防潮通风。

  很多人买房子时忽视了卫生间有没有窗户。其实,潮湿是卫生间最突出的问题,尤其天花板很容易发霉,有窗户可以很好地防潮通风。如果没有窗户,要装一个功率大、性能好的排气扇。装修时,避免把水管包得严严实实,导致潮气散不出去;可以买个下部有百叶窗的门,增加卫生间的通风性。

  壁纸用一种颜色。

  很多人选择壁纸时只追求美观,却忽视了颜色的搭配。专家提示:金色易反射光,对眼睛伤害大;橙色影响睡眠质量;黄色减慢思考速度;黑色过于沉重,应避免大面积使用。壁纸选择最好多样化,不要只用一种。

  卧室里放电脑、电视。

  很多人喜欢将电视、电脑、音响、功率大的收音机等放在卧室,却不知这样给健康埋下了隐患。由于功率较大,这些家电在使用时会放射出微量对人体有害的射线,还会形成磁场,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家里摆满植物。

  绿色植物确实对某些有害气体有吸收作用,但光靠它来吸附装修后的污染还不够,因此不要完全用植物替代空气净化器。入住后,室内摆放植物就要少而精,放太多会破坏整体感,不仅难以调节心情,还会造成视觉疲劳。

  厨房台面爱用花岗岩。

  厨房操作台面要选择放射性低的材质。有研究显示,浅色花岗岩,如白色、红色、绿色等,比深色花岗岩的辐射更强。若青睐天然石材的话,大理石是不错的选择。

  很少擦洗和暴晒床垫。

  家中不起眼的床垫其实是细菌的“乐土”。英国研究发现,在一般家庭中,床垫3年左右没清洁过是非常普遍的事。这样一张双人床垫上,细菌数量至少超过10亿个。因此,最好每个月用热水擦洗床垫并暴晒,也可以采用不透螨虫的床垫罩。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