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婆媳之道:跨越代沟,共筑幸福家庭
发布于 2024-08-10 18:01
发布于 2024-08-10 18:01
媳妇篇
要理解婆婆的心情。
在儿子结婚之前,婆婆是唯一与他关系最亲近的女性。现在冷不丁跑出来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女人把儿子“抢走了”,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眼看着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一心只想着老婆,心里肯定会有极大的失落感。作为儿媳,要换位思考一下,不要只想着这个男人是您的丈夫,您就要霸占他全部的心思和爱,要记住他首先是婆婆的儿子。因此有空的时候要多鼓励丈夫回家陪陪婆婆,或者休息日带着婆婆一起去外面散心,不要让老人觉得连见孩子一面都那么困难。
要谨记自己的角色。
虽然结了婚,要将从前的称呼从“伯母”改口为“妈”,但是不要以为就可以把婆婆当成亲妈那样对待。我这里所说的意思并不是指要在孝心上有所分别,无论是娘家、婆家,在关心孝顺这方面是要一视同仁的。我指的是母女之间可以没大没小,不论是开玩笑、恶作剧也好,还是有了争执也好,毕竟不会真的影响血缘亲情。但是婆婆就不一样了,您可以小小地撒娇,但是绝对不能任性耍脾气。一旦出现了矛盾,很可能就会让婆媳关系降到冰点,纵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有所缓和,但情感上的那条裂缝就不知道是否能真正修补好了。
要把握好对待丈夫的态度。
在婆婆面前,对待丈夫的态度可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如果对丈夫太亲昵,婆婆看了会觉得您很不自重,无论二人世界您是如何撒娇,至少在长辈面前应该收敛一点。如果对丈夫很冷淡,亦或者对丈夫评头论足、指手划脚,婆婆的心里更是难受。自己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让老婆这样呼来喝去,那得是多心疼啊。即便媳妇对她再恭谨,也没办法赢得婆婆的好感了。所以说,媳妇在婆婆面前,一定要给丈夫留足了面子,让婆婆心里得到平衡,同时也要防止婆婆吃醋而不宜有太多的亲密小动作。
要“迎合”婆婆的消费观。
婆婆与媳妇除了在思想上会有分歧外,对于消费观也是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年纪大的人讲究节约,买东西实惠是最要紧的。因此如果让她知道儿媳妇是个追求时尚的人,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媳妇没有办法当好家,在她的观念里,时尚就等于烧钱。其实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媳妇们千万不要妄图能够转变婆婆们的消费观。改变婆婆难,但是改变价格很简单啊。无论是何种物品,只要您觉得它的真实价格超出了婆婆的心理承受范围,那么就在告诉她的时候打个折吧,五折也好,三折也罢,只要能够让婆婆不觉得您败家就行哈。
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值。
或许您在过门之前与您的准婆婆相处得挺融洽,但您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成为婆媳也会一样和谐。毕竟没有成为一家人,面上都还是客客气气的,就像您去别人家做客,一定是表现的很得体,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可能总是绷着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作为媳妇,不要真的以为婆婆会像亲妈那样无条件地包容、溺爱您。这一点一定要在结婚那一天就领悟到,否则的话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会让您很受伤,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说不定您们婆媳还可以相处的很融洽。
满足婆婆的“虚荣心”。
“老小孩”,就是说老人也像小孩一样,需要哄。对于婆婆来说,如果能听到周围人说一句“您家儿子、媳妇真孝顺”,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甜。建议媳妇们有事没事就多往婆家走动,时不时地给老人添置些物件,像衣服就是很合适的选择,穿着走出去可以很自豪地回应别人问您是哪里买的“这是我媳妇送的”!虽然说老人不图这些东西,但从这些物品上她也能感受到您的爱意,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婆婆篇
要正确看待媳妇的加入。
作为父母的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除了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有所建树,也是为了年纪大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婆婆们总担心媳妇的加入等于是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等于是又多了一个人来爱自己的孩子,多了一个人来与儿子甘苦与共,当妈妈的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不要太较真。
媳妇毕竟不是女儿,没有经过自己怀胎十月的辛苦,感情肯定是没有血缘至亲那么深厚。不要想着媳妇对自己会比对她亲妈还要好,也不要总用放大镜去看待媳妇说的话、做的事。有时候媳妇的所作所为不入眼,也不要往心里去,更不要觉得她是在针对自己。不是自己带大的,脾气秉性难免会有摩擦。作为长辈,心胸开阔一些,不要和晚辈一般见识,也不会让自己陷入莫名的苦恼中。
不要总偏袒儿子。
说句不好听的,婆婆也是由当年的媳妇慢慢熬出来的,其实是最能够体会媳妇心情和处境的那个人。假如小两口闹别扭了,可不能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就一味帮助儿子数落媳妇的不是。夫妻之间小打小闹都是正常的,用不了多久自动就和好了。倘若婆婆从中煽风点火,只怕日后这婆媳关系会更加势同水火。聪明的婆婆应该明白“不聋不痴,不做家翁”的道理。要是实在做不到替媳妇撑腰,也千万不要站在儿子这边。事后也要多安抚媳妇,相信媳妇一定会感动的。
上一篇 : 岁月是气质的试金石,坚持这5个习惯,让你越老越有韵味!
下一篇 : 和谐婆媳之道:老公、媳妇、婆婆的智慧沟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