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脚脱皮多因气血不足、湿热下注、阴虚血燥、外感风邪或真菌感染所致,调理需辨证施治。
1、气血不足:
长期劳累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足部失养引发脱皮。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可服用归脾丸、八珍汤,配合艾灸足三里穴。日常用黄芪30克、当归10克煮水泡脚,每周3次。
2、湿热下注:
嗜食辛辣肥甘或久居潮湿环境,湿热积聚足部。表现为脱皮伴瘙痒渗液。推荐二妙丸、四妙勇安汤,局部涂抹黄柏粉调茶油。穿透气棉袜,避免穿胶鞋超过4小时。
3、阴虚血燥:
肝肾阴虚或血虚生风化燥,常见足跟干裂脱屑。宜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外涂紫草油。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食用银耳百合粥滋阴润燥。
4、外感风邪:
风寒湿邪侵袭肌肤,多发于季节交替时。可用桂枝汤解表,配合荆芥、防风各15克煎汤熏洗。注意足部保暖,穿袜入睡避免受凉。
5、真菌感染:
中医称"脚湿气",湿热蕴结兼虫毒为患。内服萆薢渗湿汤,外用苦参30克、百部20克煎汁浸泡。鞋袜每日暴晒,不与他人共用拖鞋。
饮食宜多食黑芝麻、核桃仁等润肤食材,忌海鲜发物。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式改善下肢循环。症状持续或伴溃烂需就医,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部脱皮应立即诊治。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每晚用40℃以下温水泡脚后及时擦干,涂抹凡士林或中药润肤膏预防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