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在中医理论中多因湿热毒邪蕴结、脾虚湿盛或阴虚火旺导致,与遗传、环境、体质、情志及外感邪气等因素相关。
1、湿热毒蕴:
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居住潮湿环境,湿热内生,郁久化毒,浸淫肌肤。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敷黄连膏。针灸取曲池、合谷等穴泻热,饮食宜绿豆、冬瓜等利湿之品。
2、脾虚湿困:
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外泛肌肤。需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主之,辅以艾灸足三里。日常可食用山药、薏苡仁粥,避免生冷甜腻食物加重湿邪。
3、阴虚火旺:
久病伤阴或房劳过度致虚火内灼,皮肤失养。治法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配合青蒿鳖甲汤。推拿太溪、三阴交穴,药茶用麦冬、石斛代茶饮。
4、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使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化热成毒。疏肝解郁用丹栀逍遥散,刮痧选取肝俞、期门穴。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调节气机。
5、外感邪毒:
接触毒物或风热暑湿外袭,邪毒搏结肌肤。初期宜银翘散解表,局部火罐拔毒。药浴用马齿苋、野菊花煎汤外洗,忌抓挠以防感染。
天疱疮患者需长期调护,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推荐莲子百合羹、茯苓饼等健脾滋阴膳食。适度练习太极拳“云手”式促进气血流通,避免烈日暴晒及情绪波动。皮损处可用金银花露湿敷,严重者需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