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散结为主,常用内服方剂、外治法、针灸、膳食调理及生活护理五种方法。
1、内服方剂:
湿热蕴结型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含茵陈、栀子、大黄等成分,需连续服用2周;气滞血瘀型适用桃红四物汤,以当归、川芎、桃仁为主药,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脾虚湿盛者推荐参苓白术散,配伍山药、茯苓、白术等健脾化湿药材,疗程不少于1个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2、外治疗法:
新鲜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苦参、黄柏煎汤湿敷可消炎止痒;五倍子研末醋调涂擦能促进丘疹消退。艾条悬灸局部穴位时保持3厘米距离,每次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顽固性皮疹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
3、针灸疗法:
主穴取曲池、合谷、血海等,配穴根据体质加减,湿热加阴陵泉,血瘀加三阴交。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疗程。耳穴选取内分泌、肺、脾等区域,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周更换2次。体质虚弱者改用温针灸,在足三里施灸3壮。
4、膳食调理:
薏苡仁赤小豆粥每日早餐食用,配合冬瓜汤利水渗湿;绿豆甘草汤每周3次清热解毒;马齿苋凉拌或煮水饮用可改善皮肤代谢。忌食羊肉、韭菜等发物,减少甜腻食品摄入。夏季可常饮金银花露或菊花茶,有助于体内湿热排泄。
5、日常调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每晚1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胆排毒。适度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调节气血运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接触化学制剂时做好防护措施。
粟丘疹患者宜长期坚持薏米山药粥食疗,配合每日晨起拍打胆经从环跳穴至足临泣穴。运动推荐游泳或快走等有氧活动,水温过高可能加重症状需注意。护理期间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红肿化脓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用决明子代茶饮通腑泄热。治疗期间禁用刺激性化妆品,洁面后涂抹金银花蒸馏水有助于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