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覆合牙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颌手术、功能性矫治器、片切牙齿、调整咬合关系等方式矫正。深覆合牙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齿排列异常、颌骨发育异常、牙齿磨耗等因素有关。
1、佩戴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可逐步调整牙齿位置,适用于轻中度深覆合。固定矫治器通过托槽和钢丝施加持续力,隐形矫治器通过透明牙套分阶段施力。矫正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避免牙根吸收或牙龈萎缩。矫治器需配合橡皮筋或支抗钉辅助垂直向控制。
2、正颌手术
严重骨性深覆合需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手术可能涉及上颌骨截骨上抬或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矫正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术前术后需配合牙齿矫治,恢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咬合紊乱。手术风险包括神经损伤、出血或感染,需严格评估全身健康状况。
3、功能性矫治器
青少年患者可使用肌功能矫治器引导颌骨发育,如Twin-block或Activator。这类矫治器通过改变口周肌力平衡,抑制下颌过度闭合。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配合舌肌训练改善口腔功能。最佳干预年龄为8-12岁颌骨生长高峰期。
4、片切牙齿
邻面去釉可减少牙齿宽度,为排齐牙齿创造空间。适用于牙弓狭窄导致的深覆合,单颗牙齿片切量不超过0.5毫米。操作后需抛光牙面并涂氟防龋,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片切需严格计算Bolton指数,避免影响咬合接触。
5、调整咬合关系
选择性调磨过长前牙或修复缺失后牙,重建正常咬合曲线。调磨量需控制在釉质层内,避免暴露牙本质。严重磨耗病例需全口咬合重建,采用冠桥或种植修复恢复垂直高度。修复治疗需考虑颞下颌关节适应性,分阶段调整咬合。
深覆合矫正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配合咬合板缓解颞下颌关节不适。成年患者矫正周期较长,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炎影响疗效。矫正结束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定期复查咬合稳定性。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牙槽骨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