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拔了痛可通过冷敷、药物镇痛、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拔牙后疼痛通常由创伤反应、炎症反应、干槽症、神经刺激、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拔牙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0-15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肿胀和出血,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用毛巾包裹冰袋防止冻伤。超过24小时后若仍有肿胀可改用温热毛巾交替敷贴促进血液循环。
2、药物镇痛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干槽症患者可能需要配合甲硝唑片预防感染。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服药期间禁止饮酒,胃病患者需搭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3、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每日3-4次预防感染。刷牙时避开创面,使用软毛牙刷清洁邻牙。血凝块形成后避免用力吸吮或吐口水,防止发生干槽症。术后48小时可开始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
4、调整饮食
术后2小时可摄入温凉流食如牛奶、豆浆,24小时内避免热食刺激。3天内选择软烂食物如鸡蛋羹、土豆泥,用健侧咀嚼。禁止食用辛辣、坚硬、粘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蛋白粉有助于组织修复。
5、避免刺激
术后72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延缓愈合。避免剧烈运动、游泳、长时间低头等行为增加出血风险。睡眠时垫高枕头减轻局部充血。勿用舌头舔舐或手指触碰创面,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继发出血。
拔牙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用吸管饮水或吹奏乐器产生负压。术后3天疼痛未缓解或出现剧烈跳痛、腐臭味需及时复诊排除干槽症。恢复期间每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2周内避免患侧咀嚼硬物。合理搭配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饮食,如鱼肉、西蓝花、猕猴桃等,促进牙槽骨修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口腔护理和用药,禁止自行使用偏方处理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