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下巴越来越短可能与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皮肤松弛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改变,导致面部轮廓发生变化。
1、骨质流失
下颌骨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这种骨质流失可能使下颌骨体积缩小,从外观上表现为下巴缩短。骨质流失通常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质吸收减少等因素相关。日常可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等方式延缓骨质流失。
2、肌肉萎缩
面部咀嚼肌群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肌肉体积和张力逐渐减弱。特别是颏肌、咬肌等维持下巴轮廓的肌肉萎缩后,可能使下巴看起来更短小。适度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咀嚼口香糖、做面部按摩等,有助于延缓肌肉萎缩。
3、皮肤松弛
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导致皮肤弹性下降、松弛下垂。下颌部位的皮肤松弛会使下巴轮廓变得不明显,视觉上显得更短。使用含有视黄醇、维生素C等成分的护肤品,配合适度按摩,有助于改善皮肤松弛状况。
4、牙齿脱落
牙齿缺失特别是后牙缺失会导致颌骨吸收,牙槽嵴高度降低,进而影响面部下三分之一的高度。长期缺牙不修复可能加速下颌骨吸收,使下巴看起来更短。及时进行牙齿修复或种植牙治疗,有助于维持颌骨高度和面部轮廓。
5、不良姿势
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部前倾,加重下巴后缩的外观。这种姿势性改变虽然不会真正缩短下巴长度,但会从视觉上使下巴显得更短。保持正确坐姿、定期做颈部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为延缓下巴缩短的进程,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避免吸烟酗酒等加速衰老的习惯。适度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和皮肤护理,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如果下巴缩短伴有明显不适或影响功能,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定期口腔检查,及时修复缺失牙齿也有助于维持面部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