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牙线清洁后牙时,需将牙线呈C形环绕牙齿侧面上下滑动,并深入牙龈边缘清除牙菌斑。正确操作能有效预防邻面龋和牙龈炎,主要有牙线选择、缠绕方式、滑动角度、清洁顺序、牙龈保护五个要点。
1、牙线选择
后牙间隙较窄建议选用含蜡扁平牙线,避免使用过粗或分叉牙线造成牙龈损伤。对牙缝紧密者可选用膨胀牙线,遇唾液后体积增大约有助于清除嵌塞食物。正畸患者需配合穿线器使用特制正畸牙线。
2、缠绕方式
截取40厘米牙线缠绕双手中指,预留2厘米工作段。用拇指食指绷紧牙线形成张力,避免使用同一段牙线清洁多颗牙齿。每清洁一个牙面后应旋转使用新线段,防止细菌交叉污染。
3、滑动角度
将牙线以45度角滑入牙缝后,紧贴一侧牙面呈C形包绕。上下滑动5-6次至听见吱吱声,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暴力损伤龈乳头。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下压,应改为左右拉锯式缓慢通过接触点。
4、清洁顺序
建议按上颌右侧→上颌左侧→下颌左侧→下颌右侧顺序操作,每个牙缝需清洁近中面和远中面。后牙远中面易被忽视,可配合牙线牵引器或改用Y型牙线棒辅助清洁。
5、牙龈保护
滑入牙线时遇到明显阻力需停止操作,可能提示存在邻面龋或修复体悬突。清洁后牙龈出血持续2分钟以上应就诊检查。糖尿病患者等牙龈脆弱人群建议选用超细含氟牙线。
每日至少使用牙线清洁后牙一次,最佳时间为晚餐后。配合含氟牙膏及间隙刷可提升清洁效果。初次使用者可能出现轻度牙龈出血,通常1-2周后缓解。若持续出血或疼痛需排查牙结石、龋齿等口腔问题。建议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并请牙医指导个性化牙线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