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乳头内陷主要表现为乳头凹陷于乳晕平面以下,可能伴有局部疼痛、分泌物或皮肤改变等症状。
1、先天性发育异常
乳头内陷可能与先天性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有关。胚胎期乳腺导管未能正常延伸至乳头表面,导致乳头基底部组织牵拉不足。此类情况通常出生后即可发现,青春期可能加重。轻度凹陷可通过手法牵拉改善,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2、乳腺导管缩短
乳腺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或导管本身缩短可能导致乳头内陷。这种情况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因反复乳腺炎或导管扩张导致瘢痕形成。表现为单侧乳头渐进性回缩,可能伴随导管内乳头状瘤。需通过乳腺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3、乳腺炎症
急性乳腺炎或慢性乳腺导管炎可能引起乳头内陷。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和纤维化,牵拉乳头向内凹陷。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形成脓肿。治疗需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4、乳腺肿瘤
乳腺癌或良性肿瘤可能通过直接浸润或牵拉导致乳头内陷。恶性肿瘤常伴随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需通过乳腺钼靶、核磁共振等检查鉴别。确诊后可能需要紫杉醇注射液、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5、外伤或手术
乳房外伤或既往乳腺手术可能导致乳头内陷。创伤后瘢痕组织收缩或手术中导管损伤均可引起乳头形态改变。这种情况通常有明确外伤史或手术史,需通过整形外科手术修复。
建议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发现乳头内陷伴随红肿、溢液或皮肤改变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穿过紧内衣减少局部压迫,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哺乳姿势防止乳腺炎发生。日常可轻柔按摩乳房促进血液循环,但切勿强行牵拉凹陷乳头以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