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感染、外伤或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乳头内陷主要表现为乳头凹陷于乳晕平面以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不良可能导致乳头内陷,这种情况通常在青春期乳房发育时显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乳房不对称或乳房发育不良。对于轻度先天性乳头内陷,可通过手法牵引或负压吸引装置进行矫正。
2、乳腺导管短缩:
乳腺导管组织纤维化收缩会牵拉乳头向内凹陷,这种情况常见于哺乳期后的女性。可能伴随乳管堵塞、乳汁淤积等症状。治疗可考虑乳管扩张术或乳头成形术,同时可使用乳管通颗粒、乳癖消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炎症感染:
急性乳腺炎、乳晕周围脓肿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乳头内陷。患者常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需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4、外伤因素:
乳房外伤或不当的乳头穿刺可能导致局部瘢痕形成,牵拉乳头内陷。这种情况可能伴有局部硬结或触痛。可尝试瘢痕软化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松解瘢痕组织。
5、肿瘤压迫:
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压迫乳腺导管导致乳头内陷。可能伴随乳房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保乳手术或乳房切除术。
建议保持乳房清洁干燥,避免穿过紧内衣。哺乳期女性应注意正确哺乳姿势,预防乳腺炎发生。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发现乳头内陷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对于影响哺乳或反复发生感染的中重度乳头内陷,可考虑手术矫正。术后需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