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填充面颊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感染、脂肪液化、脂肪结节、两侧不对称等后遗症。该手术通过抽取自身脂肪移植至面颊改善轮廓,但术后效果受个体差异及操作技术影响较大。
1、局部肿胀
术后3-5天内面部肿胀最为明显,通常伴随淤青和紧绷感。肿胀程度与脂肪注射量及个人体质有关,多数在2-4周逐渐消退。可通过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早期剧烈运动或局部按压。若肿胀持续加重伴发热,需警惕感染可能。
2、感染风险
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有关,通常需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严格遵循术后创口护理可降低发生概率。
3、脂肪液化
移植脂肪因血供不足导致部分细胞坏死液化,形成局部硬结或囊肿。常见于单次注射量过大或脂肪纯化不充分的情况。轻度液化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穿刺抽吸或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促进消退。术后穿戴弹力面罩有助于减少液化发生。
4、脂肪结节
脂肪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可触及的硬结,多因注射层次不均匀或脂肪存活率差异导致。较小结节通常无须处理,较大结节可能影响外观,需通过脂肪溶解针或二次手术修正。术前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可有效预防该情况。
5、两侧不对称
脂肪吸收率不一致或注射量计算偏差可能导致面部轮廓不对称。早期轻微差异属正常现象,若3个月后仍明显不对称,需通过补充注射或脂肪调整术改善。术前精确测量和术中分层次多点注射能提高对称性。
术后需保持填充部位清洁干燥,避免高温环境及剧烈表情活动1个月。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如鸡蛋、西蓝花等。定期复查评估脂肪存活情况,出现持续疼痛、异常硬块或皮肤变色时应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生可最大限度降低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