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手术后鼻子不通可能与术后肿胀、鼻腔粘连、手术矫正不足等因素有关。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通过切除或重塑偏曲的软骨和骨性结构改善通气,但术后恢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鼻塞。
术后早期鼻腔不通畅常见于黏膜水肿和血痂堵塞。手术创伤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肿胀,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缓解。血痂形成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需由医生专业清理避免自行操作。部分患者因瘢痕体质易发生鼻腔粘连,表现为持续性鼻塞伴分泌物增多,需通过鼻内镜下分离术处理。少数情况与手术矫正不彻底相关,残留的偏曲结构仍会阻碍气流,需评估是否需二次手术。过敏性鼻炎患者术后接触过敏原可能加重黏膜水肿,需联合氯雷他定片控制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出现鼻阀区塌陷或中鼻甲代偿性肥大等并发症,前者需植入支撑移植物,后者可能需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先天性鼻腔狭窄或术后感染引发脓性分泌物滞留也会导致通气障碍,前者需扩张成形术,后者应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需逐步停药并改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护理。
术后应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结痂。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持续头痛需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充血,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防止出血。若三个月后仍存在明显鼻塞,需进行鼻阻力测定或CT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