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和牙齿脱矿是两种不同的牙齿问题,蛀牙是细菌侵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破坏,牙齿脱矿则是牙齿表面矿物质流失但未形成龋洞。蛀牙通常由细菌产酸腐蚀牙釉质引起,牙齿脱矿多与酸性环境或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蛀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龋洞,伴随冷热敏感或疼痛,严重时可波及牙髓。牙齿脱矿早期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斑块,质地粗糙但无实质性缺损,常见于正畸托槽周围或牙龈边缘。两者在病因上存在交叉,长期脱矿可能发展为蛀牙,但脱矿阶段通过再矿化治疗可逆转。
牙齿脱矿多因频繁摄入酸性食物饮料、胃酸反流或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局部pH值下降,使羟基磷灰石晶体溶解。蛀牙则需特定致龋菌群代谢糖类产酸,持续破坏牙体结构。临床检查中,脱矿区域用探针划过时有粗糙感,而蛀牙会出现探针卡顿或软化的腐质。
预防蛀牙需控制蔗糖摄入并使用含氟牙膏,牙齿脱矿应减少酸性饮食接触时间并配合钙磷制剂。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区分两者,脱矿可使用氟化泡沫或渗透树脂干预,蛀牙需根据深度选择填充或根管治疗。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使用含氟漱口水辅助再矿化,正畸患者需加强托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