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手术可能存在感染、脂肪栓塞、皮肤凹凸不平等风险,后遗症包括局部麻木、色素沉着、轮廓不规则等。抽脂属于侵入性操作,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及术前健康状况。
感染是抽脂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伴发热,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控制。脂肪栓塞为罕见但严重的风险,脂肪颗粒进入血管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需紧急抢救。皮肤凹凸不平与医生操作技术相关,过度抽吸或层次不均会导致轮廓畸形,轻度可通过按摩改善,重度需二次修复。
术后局部麻木因皮下神经损伤引起,多数3-6个月自行恢复,持久性感觉异常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片。色素沉着多见于深肤色人群,与创伤后炎症反应有关,可外用氢醌乳膏淡化。轮廓不规则可能伴随皮肤松弛,需结合射频紧肤或自体脂肪移植矫正。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血清肿、血栓性静脉炎等,需穿刺引流或抗凝处理。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前完善凝血功能、心肺评估等检查。术后穿戴塑身衣3-6个月帮助皮肤回缩,避免剧烈运动及高温环境,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皮肤坏死等异常症状,须立即就医干预。抽脂并非减肥手段,仅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且体重稳定者,需结合饮食管理与运动维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