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毛孔里的螨虫可通过日常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毛孔螨虫通常由毛囊蠕形螨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1、日常清洁
每日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清洁面部,水温控制在35-38摄氏度,避免过度揉搓。毛巾需定期煮沸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洁面巾。油性皮肤可每周1-2次使用含硫磺成分的洁面皂,干性皮肤建议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修复型洁面产品。清洁后及时使用无油配方的保湿乳液。
2、药物治疗
确诊螨虫感染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凝胶、伊维菌素乳膏等外用杀螨药物。合并炎症时可能需要联用夫西地酸乳膏。口服多西环素片适用于中重度感染者。使用药物期间需停用去角质产品,避免日光直射。孕妇禁用伊维菌素。
3、物理治疗
医院皮肤科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波长415nm的蓝光能有效杀灭螨虫。每周2-3次冷喷治疗有助于收缩扩张的毛孔。严重感染者可能需要配合红蓝光交替照射,但光敏性皮肤患者慎用。治疗期间需加强防晒。
4、环境除螨
每周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清洗枕巾床单,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居室湿度保持在50%以下,定期使用除螨仪清洁床垫。毛绒玩具需密封冷冻24小时除螨。地毯、窗帘等纺织物应每月专业蒸汽清洁。
5、饮食调节
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南瓜子,维生素A丰富的动物肝脏每周摄入不超过100克。过敏体质者需避免牛奶、花生等易致敏食物。可适量饮用薄荷茶、迷迭香茶等抗菌花草茶。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枕巾建议每3天更换1次。化妆品选择无油配方产品,使用海绵蛋等工具需每周消毒。出现持续性红斑、脓疱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避免自行挤压患处。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可能加重螨虫繁殖,须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