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后可能出现短期或长期后遗症,但多数症状较轻微且可控。常见后遗症包括术后感染、耳鸣、眩晕、电极移位、面神经刺激等,通常可通过规范治疗或调整设备参数改善。
术后感染是人工耳蜗植入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手术切口或植入体周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或渗液。轻度感染可通过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控制,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耳鸣和眩晕多与内耳结构受刺激有关,术后1-2周内多自行缓解,持续存在时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调节内耳微循环。电极移位可能导致听力效果下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位置后手术复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如面部肌肉抽搐,此时需由专业人员重新编程调节电流参数。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植入体排斥反应或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脑脊液漏需卧床休息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皮瓣坏死多与局部血供不良有关,严重时需手术清创修复。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设备故障或电池耗竭,需定期随访维护。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延迟,需配合系统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后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洗头时注意保护切口。定期复查听力及设备工作状态,出现异常声响、疼痛或面肌痉挛应及时就诊。日常注意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乘坐飞机前需告知安检人员。合理设置言语处理器参数,配合听觉训练可显著提高使用效果。若出现持续头晕或平衡障碍,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