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大门牙突出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畸手术、牙齿修复、功能矫治、拔牙矫正等方式改善。门牙突出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槽骨发育异常、牙齿排列拥挤、颌骨位置异常等原因有关。
1、佩戴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通过持续施加压力使门牙逐渐复位。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隐形牙套均可用于调整牙齿角度,适合轻中度突出。矫正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避免牙龈红肿或牙根吸收。矫治器需配合使用牙线及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
2、正畸手术
针对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骨性突出,需配合正颌手术调整上下颌骨位置。术前需进行头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术中截骨后固定钛板。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咬合无力,需流质饮食。手术适用于成年后骨骼定型者,青少年需先完成生长发育。
3、牙齿修复
对于轻微突出伴牙体缺损者,可采用瓷贴面或全冠修复改善外观。贴面需磨除少量牙釉质,全冠适用于严重磨耗牙。修复体需避免咬硬物以防崩瓷,夜间建议佩戴保护垫。该方法不能改变牙齿位置,仅改善视觉比例。
4、功能矫治
儿童替牙期可通过肌功能矫治器纠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行为。矫治器引导舌体正确位置,促进颌骨正常生长。需每日佩戴,配合唇肌训练。早期干预可避免骨骼畸形加重,最佳矫治年龄为8-12岁。
5、拔牙矫正
严重拥挤导致的突出常需拔除前磨牙创造间隙。拔牙后利用间隙内收前牙,改善突度。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松动,需避免侧向咬合力。拔牙决策需基于模型分析,防止过度内收影响面部轮廓。
矫正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以防托槽脱落,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正畸蜡可缓解矫治器摩擦溃疡,每餐后清洁托槽周围食物残渣。完成矫正后需按医嘱佩戴保持器,前半年全天佩戴,后期逐步改为夜间佩戴。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复发,保持器清洁可用假牙清洁片浸泡。突牙矫正需综合考虑年龄、骨骼类型及咬合关系,建议由正畸专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