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粉刺的形成与肺热、脾胃湿热、血热、肝郁气滞、外感风邪等因素密切相关。
1、肺热:
肺主皮毛,肺经有热时,热毒上蒸于面部,导致毛孔堵塞形成粉刺。治疗以清肺泻火为主,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含枇杷叶、桑白皮等成分;针刺疗法选取肺俞、合谷等穴位;外敷金银花、连翘煎水湿敷。
2、脾胃湿热:
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泛肌肤。常用茵陈蒿汤加减,含茵陈、栀子等药材;按摩足三里、中脘穴促进运化;饮食避免油腻甜品,推荐薏苡仁粥、冬瓜汤。
3、血热瘀滞:
情志不畅或熬夜导致血分郁热,表现为红肿硬结型粉刺。凉血活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含当归、赤芍等;刺络拔罐于大椎穴泄热;局部涂抹丹参、紫草油膏。
4、肝郁化火:
长期压力导致肝气郁结化火,常见于下颌反复粉刺。柴胡疏肝散配合菊花、夏枯草代茶饮;推拿太冲、期门穴疏肝;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
5、外邪侵袭:
风热邪气客于肌表,与内热相搏发为粉刺。银翘散加减解表清热;艾灸曲池、风门穴驱邪;刮痧膀胱经排毒,配合桑叶、薄荷煎汤外洗。
日常需保持面部清洁但避免过度去油,选择绿豆、苦瓜等清热食材,饮用决明子山楂茶。适度练习五禽戏"鸟伸"式宣肺气,晚间胆经时段23-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胆排毒。油性皮肤可每周1次白芷、白茯苓面膜,忌用手挤压防止热毒内陷。经期前粉刺加重者可用益母草煮鸡蛋调理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