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体丰下巴术后出现歪斜的概率较低,但存在个体差异和操作因素影响。膨体作为稳定性较好的填充材料,在规范手术操作和合理术后护理下通常能保持良好形态。若发生移位或不对称,可能与术中剥离腔隙偏差、术后早期外力碰撞或自身组织愈合异常有关。
膨体材料具有微孔结构,植入后周围组织可长入其中形成生物性固定,这种特性降低了术后移位的风险。医生在手术中需精准剥离对称的植入腔隙并妥善固定材料,术后1个月内避免触碰或挤压下巴区域,可显著减少歪斜概率。部分患者因先天骨骼不对称或术后未遵医嘱佩戴固定头套,可能出现轻微位置偏移,但多数可通过手法调整或加压包扎矫正。
极少数情况下,膨体雕刻形态与下颌骨弧度不匹配、术后血肿机化或感染导致包膜挛缩时,可能引发明显歪斜。此类情况需通过影像学评估后行修复手术调整植入体位置或更换材料。选择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师、术前进行三维模拟设计、术后严格加压固定等措施,能最大限度避免该并发症。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面部按摩,睡眠时保持仰卧位防止侧压。若发现植入体位置异常、触感变硬或伴随红肿疼痛,应及时复诊处理。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过硬食物减少下颌活动幅度。定期随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位倾向,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获得自然对称的下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