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整形并非适合所有人,存在严重牙周病、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妊娠期女性、颌骨发育未完成的青少年以及口腔肿瘤患者等群体通常不建议进行牙齿整形。牙齿整形需根据个体口腔健康状况、全身情况以及年龄阶段综合评估。
1、严重牙周病
牙周病活动期患者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明显,此时进行正畸治疗可能加重牙齿松动甚至导致脱落。需先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待牙周状况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适合整形。
2、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血糖未达标者,因手术耐受性差、感染风险高或影响愈合,应暂缓正畸治疗。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低于7%。
3、妊娠期女性
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增生,且X光检查、麻醉药物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建议分娩后6个月再考虑牙齿矫正,哺乳期也需谨慎选择隐形矫正等非侵入性方案。
4、颌骨发育未完成
12岁以下儿童颌骨处于快速生长期,过早介入可能干扰正常发育。但反颌等骨性错颌畸形需在8-10岁进行早期功能性矫治,具体需由正畸医师评估生长潜力。
5、口腔肿瘤患者
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3年内禁忌种植牙等侵入操作,正畸钢丝摩擦可能诱发放射性骨坏死。良性肿瘤需先手术切除,待口腔结构稳定后再设计矫正方案。
计划牙齿整形前应进行全景片、头颅侧位片等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牙根、牙槽骨及颞下颌关节状态。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正畸期间出现托槽脱落、钢丝扎嘴等情况需及时复诊调整,隐形矫治器每日佩戴时间需达到20-22小时。完成矫正后需按医嘱佩戴保持器,防止牙齿移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