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干燥、频繁洗浴、皮肤屏障受损、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洗浴习惯、加强保湿、改善饮食、药物治疗、光疗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天然保湿因子合成不足,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这类情况需长期坚持使用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的保湿霜,如薇诺娜特护霜、玉泽皮肤屏障修护保湿霜。避免使用皂基类清洁产品,洗澡水温控制在38摄氏度以下。
2、环境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于40%时,角质层水分蒸发加速导致干燥。建议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外出时涂抹含凡士林、羊毛脂的封闭性保湿剂。寒冷地区需特别注意手部防护,可选用尿素维E乳膏进行局部护理。
3、频繁洗浴
每日多次热水淋浴会破坏皮脂膜,建议将洗浴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选择pH5.5左右的弱酸性沐浴露,洗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乳液。老年人可减少至隔日洗浴,重点清洁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即可。
4、皮肤屏障受损
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疾病会导致角质层结构异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可遵医嘱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免疫调节剂,配合含尿素的保湿剂如优色林尿素霜。避免搔抓患处,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
5、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降低皮肤油脂分泌。确诊患者需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含甘油的保湿产品。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可出现全身性干燥,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日常应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摄入富含亚油酸的三文鱼、坚果等食物。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冬季使用空调时放置水盆增加湿度。若出现皮肤皲裂、渗液等严重症状,或伴随乏力、体重变化等全身表现,建议及时至皮肤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长期干燥患者可定期进行医学保湿护理,如透明质酸导入等美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