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起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洗浴习惯、改善饮食、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皮肤干燥起皮通常由环境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维生素缺乏、皮肤病、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加强保湿
选择含尿素、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洁面后及时涂抹。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优先选用霜状或油膏状保湿产品。冬季或干燥环境中可增加涂抹频次,夜间可配合加湿器使用。保湿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
2、调整洗浴习惯
控制洗澡时间在10分钟以内,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选用弱酸性无皂基沐浴露,避免用力搓洗。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减少使用碱性清洁产品,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脂质层,加剧干燥。
3、改善饮食
增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坚果、胡萝卜等。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营养不良会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4、使用药物
若伴随瘙痒或炎症,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复方乳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外用药物。严重干燥裂口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导致皮肤萎缩。
5、就医治疗
若持续脱屑伴红斑、皲裂或继发感染,可能为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需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开具吡美莫司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处方药,或进行光疗等专业治疗。中重度皮肤病需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进展。
日常需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冬季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防护,夏季注意防晒。若家庭有湿疹等遗传病史,应提前加强皮肤护理。持续两周未改善或出现渗液、化脓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强效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