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磨骨手术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常见包括术后肿胀、神经损伤、感染等,但多数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避免。该手术主要用于改善下颌角宽大或不对称问题,需由专业整形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术后肿胀是下颌角磨骨最常见的短期反应,通常与局部组织创伤和血液循环改变有关,表现为面部胀痛、皮肤紧绷感,多数在1-2周逐渐消退。术中可能触及下颌缘支神经,导致暂时性下唇麻木或肌肉无力,90%以上患者可在3-6个月内恢复。手术创面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感染,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保持切口清洁。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截骨量过大导致下颌轮廓不自然,或发生骨不愈合等远期并发症。
选择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术前需完善三维CT评估骨骼结构,术中采用神经监测设备保护面部神经分支。术后需佩戴弹力头套加压包扎,避免剧烈运动或外力撞击。出现持续发热、切口渗液或严重疼痛时应立即复诊。长期需注意避免咬硬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维护骨骼健康。
建议术前充分了解手术风险与预期效果,选择具备四级整形资质的医疗机构。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促进组织修复。日常可进行轻柔的面部按摩帮助消肿,但需避开手术区域。若出现咬合关系改变或关节弹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联系主刀医生排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