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之间出现小洞可能是牙龈瘘管或龋齿导致的根尖周炎,通常与牙髓感染、牙周疾病或外伤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牙龈瘘管多由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牙齿根尖部化脓性炎症穿透骨膜后在牙龈形成排脓通道。患者可能伴随牙齿叩痛、咬合不适,牙龈肿胀处可见白色脓点。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若瘘管长期不愈可能需行根尖切除术。
牙周脓肿也会导致牙龈出现破溃小孔,常见于重度牙周炎患者。表现为牙龈红肿热痛,按压有脓液渗出。治疗需进行牙周刮治清除菌斑结石,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日常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
龋坏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慢性根尖周炎,炎症穿透牙槽骨后在牙龈形成瘘管。这种情况需拍摄牙片确认病变范围,进行根管治疗或拔除患牙。治疗期间可短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
外伤导致的牙根折裂也可能引发牙龈瘘管,尤其常见于前牙区。需通过锥形束CT检查折裂位置,根据情况选择牙弓夹板固定或拔牙。恢复期间建议进食流质食物,使用儿童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
长期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牙龈病变的关键。每日至少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洁牙。发现牙龈出血、肿胀或出现异常小洞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感染扩散引发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