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导致下颌骨腐蚀通常属于龋病继发的颌骨骨髓炎或颌骨坏死,需立即就医处理。该情况可能由龋齿未治疗引发细菌感染扩散、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重骨质破坏等因素导致,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牙齿松动、张口受限等症状。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是下颌骨腐蚀的核心诱因,需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伴随化脓性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需配合脓液引流。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影像学评估骨质修复情况。
2.手术清创
死骨形成区域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持续扩散。根据骨质缺损范围可选择刮治术、节段性颌骨切除术,严重者需钛板重建颌骨连续性。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下唇麻木,需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血管再生。
3.营养支持
骨质修复需充足钙质与蛋白质摄入,建议每日饮用牛奶300-500毫升,补充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糖饮食加重微循环障碍。流质饮食期间可添加蛋白粉维持营养。
4.病因控制
彻底治疗源头龋齿,对无法保留的患牙实施拔除术。口腔卫生维护需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每3个月进行专业洁治。吸烟者必须戒烟,尼古丁会显著延缓骨组织愈合速度。
5.康复监测
术后6个月内每月拍摄曲面断层片观察骨再生情况,出现异常骨吸收需及时干预。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需警惕药物性颌骨坏死风险。康复期避免咀嚼硬物,使用咬合垫减少骨质负荷。
日常需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使用冲牙器清理牙缝。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异常时及时就诊。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及牙周维护,糖尿病患者应缩短至每3个月复查。避免单侧咀嚼习惯,均衡饮食补充锌、维生素C等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