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脱毛通常采用表面麻醉或无需麻醉,具体方式取决于治疗部位敏感度和个人疼痛耐受性。主要有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冷敷镇痛、动态冷却装置、无麻醉等方式。
1、表面麻醉
治疗前30-60分钟在皮肤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等表面麻醉剂,适用于唇部、腋下等敏感区域。麻醉剂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导减轻灼热感,可能出现短暂皮肤发红或麻木,需由专业人员评估后使用。
2、局部麻醉
针对大面积脱毛或疼痛阈值较低者,可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局部浸润麻醉。通过皮下注射暂时抑制痛觉神经活动,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可能出现注射部位淤青或肿胀。
3、冷敷镇痛
治疗前后使用冰袋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红肿,配合半导体激光仪器的接触式冷却功能能降低表皮温度。这种物理降温方式适合四肢等非敏感区,能缓解40%以上灼热不适感。
4、动态冷却装置
部分激光设备集成冷冻系统,在发射激光前0.1秒喷射制冷剂保护表皮。如科医人LightSheer采用的DCD技术,通过快速降温阻断痛觉传导,特别适合深肤色人群的毛发去除。
5、无麻醉
四肢、背部等痛觉迟钝部位常直接治疗,现代810nm半导体激光的脉冲设计已显著降低疼痛。治疗时会有橡皮筋弹击感,多数人可耐受,术后涂抹芦荟胶即可缓解短暂刺痒。
激光脱毛后24小时内避免热水冲洗和剧烈运动,治疗部位需持续防晒3个月以上。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疼痛管理方案,糖尿病患者或瘢痕体质者需特殊评估。术后出现水疱或持久红斑应及时复诊,治疗间隔建议4-8周以确保毛囊处于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