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提升是指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式改善下颌轮廓的医疗美容技术,主要用于矫正下颌后缩、改善面部比例或缓解功能性障碍。
1、手术方式
手术类下颌提升通常包括下颌角截骨术和颏成形术。下颌角截骨术通过调整下颌骨位置改善轮廓,适用于骨性下颌后缩患者。颏成形术通过植入假体或调整颏部骨骼形态实现塑形,可能伴随咬合关系调整。术后需配合颌间固定,恢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肿胀和疼痛。
2、注射填充
非手术方式主要采用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注射填充,通过增加颏部体积改善侧面轮廓。透明质酸填充效果可维持6-12个月,需定期补充。自体脂肪移植存在部分吸收可能,适合希望长期效果且脂肪条件良好者。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淤青或不对称。
3、正畸联合治疗
对于伴有牙齿咬合问题的患者,可能需结合正畸治疗。通过矫正牙齿排列改善下颌位置,常见于青少年骨性II类错颌畸形。治疗周期较长,需配合佩戴矫治器,可能涉及拔牙或功能性矫治装置。
4、射频紧致
皮肤松弛导致的下颌缘模糊可选择射频紧致治疗。通过热能刺激胶原重塑,改善下颌线条清晰度。需多次治疗维持效果,可能出现暂时性红肿。适合皮肤弹性尚可的轻度松弛人群,无法改变骨骼结构。
5、功能训练
针对肌源性下颌后缩可进行口周肌肉训练,如舌体上抬练习、下颌前伸运动等。需长期坚持才能改善肌群协调性,对儿童生长发育期效果更显著。成人仅作为辅助手段,需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颞下颌关节负担。
进行下颌提升前需由专业医师评估面部骨骼结构、咬合功能及皮肤状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压迫,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评估效果。日常注意补充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避免单侧咀嚼习惯,睡眠时保持正确体位有助于维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