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
发布于 2025/01/10 10:22
发布于 2025/01/10 10:22
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的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堵塞,严重时危及生命。它通常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后者则是血栓脱落并堵塞肺部血管。
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长时间久坐、手术后卧床、怀孕或服用某些药物都可能增加风险。血液流动缓慢时,红细胞和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壁受损时,身体会启动凝血机制来修复,但过度反应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则可能是遗传或疾病引起的,比如某些人天生凝血因子异常。
静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因类型而异。深静脉血栓常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发热,尤其是单侧腿部。肺栓塞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带血、心跳加快等。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直到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才被发现。对于高风险人群,比如长期卧床或手术后患者,定期检查下肢静脉情况非常重要。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凝血风险。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每隔一小时活动一下腿部,促进血液回流。穿弹力袜也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压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突发性呼吸困难或胸痛,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 : 一岁婴儿吃了樱桃核怎么办
下一篇 : 胆道闭锁是什么病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