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人缺乏科学常识自行用药 安全用药现状堪忧

发布于 2012/09/04 10:14

中国药科大学暑期实践“心药计划”,日前在宁完成了一项近千人参与的大型调查。调查显示,63.5%的受访者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合理用药缺乏科学常识,基本知识的掌握令人忧虑。

感觉不舒服,近半人“自行用药”

在此次调查中“通过什么途径使用药物”的调查选项中,选择“医生处方”的占58%,选择“药店推荐”的占21%,选择“朋友介绍”的占10%,选择“广告宣传”的占7%,选择“其他途径”的占4%。统计显示,受访人群中选择“医生处方”以外自行用药的人数已接近半数。

一位受访的李先生说,遇到感冒发烧、过敏、眼睛不舒服等常见病的时候,他会去药店直接买药,因为现在到医院看病,排队挂个号往往要等一两个小时。

调查发现,随着信息资讯的发达,现实生活中还出现了许多年轻的“妈妈医生”。面对孩子出现的身体不适,她们会通过网络查询与自己孩子症状相似的病例,然后自行用药。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已十分严重,占用药者的12%至32%,平时生小病有小痛就自行开药并滥用药的现象尤为突出。

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高强认为,市民凭自己的经验自行买药、自行用药的做法并不可取。有些疾病症状看似相似,但因人体个体差异,发病原因也许不同。市民自行用药不仅治疗效果得不到保证,往往还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建议广大市民购买药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或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医疗广告,不能任其“吹嘘”

调查发现,医疗广告中,充斥诸如“三个月告别高血压”、“糖尿病无须终身用药”等不实宣传。有些药品广告中,“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暗示可包治百病,夸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怂恿患者任意、过量地(几个疗程)购买和使用药品。药品虚假宣传已占到药品领域存在问题的19%,许多药品广告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处方药违法进行宣传甚至擅自篡改审批内容违法发布,严重侵害了患者利益。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马爱霞坦言,药品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原因一是药品行业之间的竞争;二是受利益驱动,少数媒体把关不严;三是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形成监管的合力不够。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广告审批,完善广告监测网络,强化广告发布前规范指导、发布中动态监督、发布后依法查处。”马教授认为,加强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甄别虚假药品广告的能力,也非常关键。(耿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