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表现

发布于 2025/02/03 14:48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到晚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早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晚期可能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治疗包括抗病毒、保肝、对症处理及生活方式调整。

1、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肝功能减退是肝硬化早期的核心表现。患者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体力明显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随着病情进展,皮肤和巩膜可能出现黄疸,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蜘蛛痣、肝掌等体征。肝功能减退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2、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另一重要特征。由于肝脏结构改变,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体重增加、呼吸困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脾脏肿大也是门静脉高压的常见表现,可能伴随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

3、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长期服用以抑制病毒复制。保肝治疗可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药物,帮助修复肝细胞。针对腹水,可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引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预防出血。饮食上应低盐、低脂、高蛋白,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有助于改善体质。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腹部影像学检查,遵医嘱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