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诺曹综合征”只是个传说
发布于 2015/01/21 03:55
发布于 2015/01/21 03:55
最近,韩剧《匹诺曹》热播,剧中女主只要一说谎就会打嗝,直到说出真相打嗝才会停止,这个毛病在电视剧中称为“匹诺曹综合征”。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名为“匹诺曹综合征”这个病吗?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表示:典型的“匹诺曹综合征”只是理论上存在的疾病,在现实中对大多数心理医生来说,“匹诺曹综合征”那种极端的表现就像一个传说,只存在于口头和想象中。
“匹诺曹综合征”害怕被嘲笑
“电视剧中说谎打嗝的情节,不属于匹诺曹综合征,只是‘借用’了说谎会鼻子变长的匹诺曹童话故事情节而已。如果真有说谎就打嗝的表现,那也只能推测这个人以往说谎时紧张,而恰巧又出现打嗝,自此说谎与打嗝建立了条件反射,导致以后说谎就会打嗝。”宋崇升说,就像有的人紧张就会出现心慌、脸红、说话结巴等情况。更多是心理活动反映到躯体上,在生理上出现的一些表现。
据悉,匹诺曹综合征,也叫被笑恐惧症(gelotophobia),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在1996年由德国的MichaelTitze发现并命名的,其中词根gelos在希腊语中代表“笑”,而phobia代表“害怕”,放在一起的这个词就代表“对被笑感到恐惧”。经典的“匹诺曹综合征”表现为患者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如临大敌,像遇到危险而不能逃跑的动物,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木僵,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
笑对匹诺曹患者不代表愉快
MichaelTitze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病人很担心被取笑,他们会去观察周边的环境,寻找被嘲笑或奚落的任何可能迹象。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原因或证据,他们就会把环境中听到的笑声归结于在嘲笑自己,然后感到很不舒服。下一次再进入社交活动之前,被笑恐惧者会感到惴惴不安,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嘲笑感到担忧害怕。很多时候,由于这种恐惧、尴尬的预期过于强烈而难以承受,他们干脆自己“宅”在一个地方,宁可孤独无聊,缺乏人际交流,也不愿冒这种可能变成可笑的“木偶”的危险。
一些科学研究者试图以早年成长经历进行解释。他们推测,这些匹诺曹恐惧征患者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确实经常受到来自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奚落、嘲笑,这些家人通过嘲笑引发孩子内心羞耻恐惧的反应,从而达到控制他们行为的目的。
笑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和创伤,对于这些人来说,笑并不代表愉快,而代表嘲笑和贬低。早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被同伴欺负和嘲笑经历的被试,更可能对模糊情境或者善意玩笑情境产生恐惧、愤怒的反应。
分不清“善意”和“恶意”的笑声
记者在百度百科中了解到针对匹诺曹恐惧征深入的研究在这2008年左右才刚刚起步。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幽默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幽默研究杂志》在2009年出版了一期专刊,专门报道了对于“匹诺曹综合征”的各类研究。
例如,瑞士苏黎世大学WillibaldRuch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对被笑感到恐惧者和不感到恐惧者在解释模糊情境下的笑声含义时明显不同。实验中给这两类被试听一些笑声的录音片段,这些笑声具有不同的情绪含义,让被试评价这些笑声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发现和对笑声不恐惧的被试者相比,被笑恐惧者会更多地把由衷的愉快笑声评价为不愉快的,也就是说,即使是真正的开怀大笑,也很可能被他们知觉为发出笑声的人内心其实并不开心。
这个研究小组进一步就人际情境进行了区分,将笑的动机分为“善意的打趣”和“故意的嘲笑”两类,并让被笑恐惧者和普通被试者评价这两类人际情境。结果发现,被笑恐惧者很难区分哪些情境是善意的开玩笑,而哪些是故意的嘲笑。虽然对于故意的嘲笑,两类被试者都会产生羞耻、害怕和愤怒的反应。但对于善意的玩笑,被笑恐惧者相比普通人就显得有些敏感和过激了:普通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愉快和惊奇,而负性情绪的水平很低;而被笑恐惧者在此时却如同受到故意嘲笑一样,产生了羞耻、害怕和愤怒的反应。
“对于国外这些研究和理论,我觉得解释的比较合理。”宋崇升表示,“匹诺曹综合征”是由国外学者提出来的,临床上他本人及周围心理医生从未碰到过患者因为被笑而全身木僵的极端表现。但对被笑敏感,却大有人在。
“匹诺曹综合征”属社交焦虑症
宋崇升认为,“匹诺曹综合征”的一些表现比较接近心理卫生领域的社交焦虑症。两者都会出现与社交有关的焦虑反应。但“匹诺曹综合征”更特定于对被笑的敏感。而社交焦虑则不仅限于此。患者对于普通的社交场合即感到担心,对与他人的交往感到没来由地害怕。重者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焦虑,对社交场景出现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社交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家庭教育及性格是发病的部分原因。当然,对于一些有压力的社交场合,比如面试、答辩、发言等情境,出现短暂的紧张焦虑是普遍的正常的情绪反应,加强训练即可逐渐脱敏。只要不是过度的持久的焦虑,一般不必担心。
“匹诺曹”患者会放大负面情绪
被笑恐惧者是一类对笑“过敏”,因此“笑不得”的人,即使是朋友之间愉悦、善意的玩笑,也会被他们严肃紧张地对待,你本来出于友好的笑声也可能使他们“心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实际上,研究已经发现,“匹诺曹恐惧征”与人格特点上的内向和神经质有很大关联,提示我们这类人本身的情绪敏感性和波动性较高。
这种紧张和提防,会使他们丧失掉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愉悦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Papousek等人发现,“匹诺曹恐惧征”对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和普通被试相比,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带有恐惧、悲伤或愤怒的影片情绪中,主观放大这些情绪,并且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这些强度更高的负性情绪。
“匹诺曹”患者不缺乏幽默细胞
被笑恐惧是一种条件化的过程: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促使他们在“笑”与“负性情绪”之间建立了连接。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当不涉及可能指向自己的嘲笑时,被笑恐惧者对于玩笑和幽默的理解力与其他人没有差别。
对被笑敏感的人并不缺乏幽默细胞和开玩笑打趣的智慧,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感到人际的温暖和接纳,这样他们就会小心翼翼地从自我防卫的“保护壳”里探出触角,逐渐放松,让笑与恐惧、愤怒、羞耻一系列负性情绪之间的联系逐步消退,而在笑与轻松、愉悦之间建立积极的关联。(张良如)
上一篇 : 鸡汤怎样做有营养
下一篇 : 节后综合征怎么办?三管齐下醒脾胃提精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