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1/08 12:27
发布于 2025/01/08 12:27
胃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形成溃疡。
胃黏膜原本有一层保护屏障,能够抵御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但当这层屏障受损时,胃酸就会“趁虚而入”,对胃壁造成伤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同时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会抑制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增加溃疡风险。吸烟和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酸分泌,而精神压力则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酸分泌和黏膜修复。
胃溃疡的症状通常包括上腹部疼痛、烧心、反酸、恶心等,疼痛可能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如果溃疡较深,还可能引起出血或穿孔,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剧烈腹痛。胃溃疡的症状有时与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容易混淆。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预防胃溃疡的关键在于减少诱发因素。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饮食上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酸、过辣或过烫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如果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胃溃疡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上一篇 : 关节积液怎样消除
下一篇 :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有什么特点?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